news
什么是思微?
思微,是思拓力基于以往監測項目實施經驗,整合資源在2020年推出的智能監測系統子品牌。思微,寓意見微知著、居安思危,于細微變化處發現被監測物體潛藏的形變風險。
我們期待著與合作伙伴攜手,共同推進思微智能監測系統的落地和發展。
此前我們曾介紹過思微智能監測系統助力紫金礦業綠色開采的應用案例,這次我們將前往廣東韶關,部署思微用于地質災害的自動化監測。
眾所周知,我們幅員遼闊,自然地理條件復雜多變,地質構造運動強烈,極易誘發各類自然地質災害;與此同時,大規模的資源開發、工程建設,以及對地質環境保護重視不夠,人為因素誘發地質災害的情況也時有發生。自然因素為地質災害的發生提供了基礎條件,人類活動則加劇了地質災害的發生與發展。
根據我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定義,地質災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吶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同時,條例規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應當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國家建立地質災害監測網絡和預警信息系統。”
思微智能監測系統可以為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預警提供全面解決方案。
廣東韶關地處南嶺山脈南部,全境在大地構造上處于華廈活化陸臺的湘粵褶皺帶,地質構造復雜,海拔相對較高。韶關屬中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年均降雨1400~2400毫米,3~8月為雨季,山洪雨水容易造成滑坡類型的地質災害發生。如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以及在地質災害發生第一時間采取措施,成為一個重大問題。
自動化監測與傳統人工監測相比,安全性更高,可以遠程獲取傳感器數據,及時發出預警信息,采取相應措施。因此,該項目將自動化監測作為首選方案。
針對該項目的具體情況,工作人員基于標準化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綜合選擇GNSS表面位移監測系統、內部位移監測系統、雨量監測系統和視頻監測系統,定制化地完成監測系統的搭建。
地質災害系統架構
01.GNSS表面位移監測系統
GNSS表面位移監測系統采用全星系全頻段監測接收機,在這種地形復雜,遮擋嚴重的地方,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衛星接收數據,以便提供高精度解算數據源,從源頭保證對滑坡體的可靠監測。
GNSS表面位移監測系統
由于滑坡體的變形不只存在于地表,深層的地質結構也會隨著涵養水以及雨水的滲透,讓土體發生塊體剪切,形成滑坡斷層。因此,對房屋密集的后山坡體安裝了內部位移監測系統,提供更精細分辨率的監測數據,和表面位移監測數據形成互補。
內部位移傳感器
設備調試安裝現場
03.雨量和視頻監控系統
由于居民區位于山河流域地勢相對較低的地方,屬于危險區域。尤其在暴雨季節可能導致河水漫過過橋通道,以及淹沒部分房屋,而且山區經常是局部小氣候,所以對該地方進行雨量監測,以及在水雨情較為嚴重的時段通過視頻監控河流情況,以便及時響應。
雨量和視頻監控
此次項目采用全智能自動化方式進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GNSS表面位移監測系統可以做到實時顯示表層地質變化情況,通過曲線變化可以對后續演變作出基本預判;
內部位移監測系統分布在地下不同深度斷面層,通過它們的位移變化能夠知道土體的穩定情況;
通過精細分辨率的雨量監測系統,在遠程端就能了解當地的雨勢情況;
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可以最直觀地對河流流速、水位情況進行觀測,做到整體把握;
預警信息可以通過短信、郵件等方式發送。
表面位移監測系統
內部位移監測數據
此次思微智能監測系統的上線,將無線物聯傳輸、自動預警、無人監測等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保證了汛期防洪的安全。與此前采用人工監測相比,思微智能監測系統實現了24小時無縫監測,做到了遠程查看實時地質災害監測數據,為科學制定防治方案,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數據依據。
該項目將地質和水雨情監測系統相結合,實現了傳統監測或是人工方式尚無法達到的一些優勢:
人工現場讀數,可能存在誤讀;
人工巡視只能對地表情況進行觀測,并且周期不固定;
無法保證汛期數據獲取的頻率、有效性和真實性;
地質結構在汛期可能不穩定,人工巡視、讀數或許會將人員置于危險境地。
我們仍將陸續推出思微智能監測系統應用案例,如果希望了解更多信息,請與思拓力(020-66252886)聯系。
關注思拓力微信
全國服務熱線:
020-66252886傳真:
020-32011102地址:
020-66252886